無論是垃圾填埋場還是垃圾焚燒廠,滲濾液的特點是水量水質受季節、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大,成分復雜、污染物濃度高、可生化性差,滲濾液處理工藝大多采用“預處理+生化+深度處理”工藝,其中生化處理普遍采用MBR工藝,是整個滲濾液處理系統的核心,是出水能否達標排放的重要保障。
大部分的生化處理系計是按BOD進行設計計算的,但對垃圾滲濾液而言,COD濃度遠遠高于BOD濃度,二者的比值COD/BOD>2.2,此種情況下如果仍按BOD進行設計,會存在較大誤差,嚴重影響處理效果,因此垃圾滲濾液MBR生化處理系統應以COD進行設計計算,實際運行結果證明,這種計算方式是符合實際情況的、是合理的。
根據滲濾液處理工程的特點,工程規模Q≤200m3/d的滲濾液處理工程可以按一條線進行設計,工程規模Q<400m3/d的滲濾液處理工程,優先考慮采用二條線,如果現場條件不允許也可采用一條線,工程規模Q≥400m3/d的滲濾液處理工程應采用二條線。
所謂單級生物脫氮系統,就是在系統內設置缺氧池和好氧池,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反應達到去除總氮的目的,對于進水氨氮濃度較低或排放標準對總氮沒有要求的項目,采用單級生物脫氮即可滿足要求。
外部碳源的種類
目前普遍使用的外部碳源有甲醇、乙烷、乙酸、乙酸鈉、葡萄糖等,各種碳源各有優缺點,合理選擇外部碳源對脫氮效果、運行成本等影響很大,在環潔化工中,經過現場使用,如今復合碳源比較好的碳源之一。
不同碳源類型對系統的脫氮性能影響存在差異,在實際工程應用中應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合理選用外部碳源,綜合分析并參考以往的工程經驗,外部碳源宜優先考慮采用葡萄糖。
外部碳源投加位置
滲濾液原液碳源極度缺失的情況下,如果不投加外部碳源,會導致生化處理系統內硝酸鹽過度積累、堿度缺失,輕則抑制微生物的活性,重則導致系統崩潰,此種情況下為確保系統穩定運行,應在缺氧池和后置反硝化池都投加外部碳源。
如果碳源不是很缺乏,硝酸鹽積累現象也不是很嚴重,系統內能維持正常的硝化反硝化反應,此時宜在后置反硝化池內投加外部碳源,可以節省投加量,從而達到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。
國內大部分滲濾液處理工程,在后置反硝化池投加新鮮滲濾液,確實可以達到節省運行成本的目的;但由于滲濾液原液含有高濃度的氨氮,而后曝氣池未設置內回流系統,導致出水總氮增加,因此在后置反硝化池應投加甲醇或乙酸鈉等不含“氮”的外部碳源,而不應投加新鮮滲濾液。
外加碳源對生化處理系統的影響
如果滲濾液進水C/N比嚴重失調,生化處理系統長期靠投加外部碳源維持運行,這種情況與單純處理垃圾滲濾液有很大不同。無論采用何種碳源,其反應速度均遠遠高于滲濾液原液,水力停留時間也相應很短,因此池容積也較小。
如果池容積過大、水力停留時間過長,異養好氧反硝化菌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.因而利用自身體內的原生物質進行內源呼吸,進而降低活性污泥的活性,影響處理效果。因此在靠投加外部碳源維持運行的滲濾液生化處理系統,其生物反應池容積不能過大,應通過計算合理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