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生物脫氮前面已經探討了很多內容,近期也做了一些污水廠的生物脫氮工藝的調試工作,發現碳源的投加的工藝管理是污水廠的難點問題。
污水廠的采用活性污泥法進行脫氮的時候,需要對工藝路線進行嚴格的劃分,缺氧好氧都要有明確的分界線,不論從空間上(A2O)時間上(SBR),需要進行一些設置來實現缺氧好氧的區分。對于氧化溝工藝要注意好氧缺氧交叉進行的情況,所以污水廠管理人員在調試廠內總氮達標時,要注意對廠內的工藝進行深入的研究,利用化驗室的手持溶解氧設備,對廠內的工藝池各個環節進行溶解氧的檢測,通過溶解氧的檢測,劃分氧氣的不同區域,進行后續的工藝控制。在缺氧環境中補充硝化液,使缺氧環境成為反硝化的場所,是非A2O工藝中首先要進行的工作。
碳源的補充,在很多污水廠的進水中,總氮偏高,碳氮比遠遠低于理論計算中的5:1的生物脫氮的基本數據,需要投加外加碳源來滿足。外加碳源的投加量和投加地點,我們在前面的多篇文章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。從理論的說法上,最佳的碳源的是乙酸鈉,但是在實際的調試中,發現乙酸鈉的質量問題成為影響生物脫氮的重要因素。
碳源的投加,在一些污水廠運行中是非常巨大的成本支出,為了減少這種支出,要靈活利用進水的碳源,把進水采取一定的手段配置到反硝化區域,利用進水中的BOD作為碳源,遠遠強于碳源藥劑的投加的效果,而且減少了配藥,加藥的各種環節,只需要在合適的地方和區域安放水泵就可以,實現多點配水,減少碳源的使用量,可以有效的降低運行成本。
這個工作,污水廠可以在廠內進行詳細的調研,充分發揮廠內的設施設備優勢,進行脫氮的碳源的補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