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國家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、環保督察力度也越來越大的背景下,污水處理廠執行越來越嚴的排放標準是大勢所趨。近年來正全面進行污水處理廠一級A標準的提標改造,要求污水處理廠必須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,對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,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:
(1)穩定達標的挑戰。幾項指標中,氨氮的達標相對容易,一般在好氧段充分曝氣的情況下氨氮達標都問題不大。總磷達標也相對容易,通過適量加藥和出水SS的控制也能做到出水總磷穩定達標。總氮和COD指標的穩定達標則相對難度較大。總氮指標要穩定控制在10~12 mg/L以下只靠二級生物處理有一定難度,尤其是在冬季低溫的情況下,目前工程中往往在深度處理段增加反硝化深床濾池作為最后的把關,但實際運行中的效果還要取決于對補充碳源的精準控制。COD指標則受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的影響較大,如進水中難降解COD的本底值較高,要保證出水COD穩定在40 mg/L甚至30 mg/L以下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。另外,在國內的水質監測方式上,盡管排放標準中對水污染物檢測的要求都是“取樣頻率為至少每2 h一次,取24 h混合樣,以日均值計”。但在實際的考核或督查中,基本上都是取瞬時樣,并以此為執法依據,這實際上就是要求出水水質必須要100%達標。因此在按新標準執行后,污水處理廠出水的穩定達標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。
(2)污水處理廠運營成本控制的挑戰。為了達到環保考核的要求,在各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中可以說“十八般武藝”都用上了。一方面是污水處理工藝流程一再加長,如預處理段增加調蓄池調質調量,針對COD去除增加水解酸化,二級處理段在生反池內投加填料,三級深度處理段也增加多種工藝組合如各種高效沉淀、各種濾池的組合等,工藝流程的加長無疑會帶來電耗和藥耗的大量增加。另一方面是以往僅用于工業廢水廠的工藝如臭氧催化氧化、活性炭吸附等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了城市污水處理廠。如在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的工程中,為確保出水COD的穩定達標,就在污水處理廠末端設置了臭氧氧化池,污水處理廠規模60萬m³/d,配置了600 kg/h的臭氧發生器設備,臭氧投加量約24 mg/L;同時在加砂高效沉淀池還配置了粉末活性炭投加設備。在項目建成運行后,確實需要臭氧和活性炭兩種手段齊上才能保證出水的穩定達標。處理工藝和手段的復雜化除了增加運營管理的難度之外,還大大增加了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成本。污水處理廠從二級標準提升到一級A標準,單位水量經營成本增加;要從一級A標準提升到新地標的現有污水處理廠標準,按提標方案初步估算,單位水量經營成本還要增加。
各地的提標標準之前并不統一,各種不同的“準Ⅳ類”、甚至“準Ⅲ類”標準都曾在工程中被采用。在各地的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頒布后,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才有了明確的依據。